一年前写了个选科hen烦。比起其他我写的文章,这篇点击率还蛮高的,想趁机写一下感想。
如之前的我一样,我不会写明我的科系的详情什么的,即使我很想分享,碍于会暴露我的身份,我又很介意自己认识的人发现我有经验部落格,我就不畅所欲言了,请大家自留想象力(?)。
虽然人家说我的科系鸟不生蛋,但是我真的好喜欢啊。
-
讲师们都很棒。因为有实地考察,所以学生和讲师都有一同在野外生活的经验,个人感觉很棒,没有距离感。
讲师满头大汗地帮忙扛重物,这个,我觉得如果在其他科系就读的话,是没有机会看到的。
-
成绩还算行,但是我觉得我能够考更好的。说实在的,并没有很难,毕竟系上有4.0的人出现了,我应该也行。
希望毕业前能至少拿过一次4.0。
我觉得捏,上大学,成绩不很重要,但是也不能忽略成绩。
最理想的情况是这样的——能考好成绩,然后又收获其他技能。
大学最多的就是活动,或者其他人习惯称为“event”,部分学生喜欢在参加这些活动获取满足感,无形之中提升自己的经验值,即使活动筹备期间有不少的鸟事。
鸟事真的很多,没经历过的,我强烈推荐去体验一下,体验一次,要是不喜欢就远离这样的活动;喜欢的话就继续参加。
试试看很重要,好过当旁观者听当局者叙述千万遍。
-
我本身就是经历过就不想再经历的那个。
我不擅长和其他人交流,团体活动我真是觉得做到要die要die了,见别人意见不合我就觉得天崩地裂。
后来我排斥参加活动的想法被一名活动狂人知道了,她告诉了我她觉得很对的事情:“你参不参加活动你都会毕业,就算你的CGPA低,你拿到的毕业证书和CGPA 4.0的人的本质是一样的。倒不如参加多一点活动,毕业后你又有人脉。”
那时候的我其实很慌张,觉得我是失败的那个,跟全世界想法都不和的那个,不受欢迎的那个。
我说了这个故事给我的室友听,她也是不参加活动的人。
她说:“话不能还这么说,你CGPA低,哪个公司要你?你那么喜欢参加活动,那就不用上大学了,直接去公司上班不就得了,又有钱赚。”
这两个说法其实都没有很全面,但是大概让我启发了一点点。
说人脉。有一堆人的联络方式和一面之缘,其实也并不代表你拥有了人脉,你还是得提升自己,你的level要和人脉一样,人家才会理你。
说直接去公司上班当作做活动。公司上班比起来的话,在大学参加活动还是比较轻松的,没有说很轻松,只是比较轻松,还有一堆同学和朋友,一起做活动,都会很有满足感。
-
就是,我的话,可以不参加活动,但是不要忘记提升自己。
于是我开始自学日语(学了一点点点)、努力看书、写字、写一些文章、自己去游泳。
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过于喧哗。
连续剧我不追了,太冗长,即使帅哥美女很养眼。
我改看电影,经典和评分高的那种,获益匪浅,真喜欢看电影。
前几天看了2小时40分钟的《霸王别姬》,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小心灵。
-
在此感谢我身边的非生物:
laptop、耳机、WiFi、眼罩、书本、笔记簿、钢笔、手机、父母给的钱。
-
认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。
比如说印度人。我上了大学才交到我的第一个印度朋友,就是我的室友。我之前中学印度人应该不超过10人吧,少之又少。印度人说话的腔调真的独特,他们的英文也都很棒棒哒。
比如说硕士和博士学生。参加活动认识了一些大我几岁的学生,大概了解了一下他们没有course mate了,跟着讲师做研究和帮忙教学的生活。
比如说住宿舍隔壁房的女孩们。
比如说有一只肥猫,有5个脚趾。
然后也看清一些人。见人说话只能说3分,适当的假笑和大方很重要。
虽说隐藏自己真实的性格貌似是在骗人,但是无伤大雅,因为是为了保护自己。
一直觉得一些人很可笑,怎么会做出贬值自己的事情来。但是看看就好,当作警惕,自己不要样。
听过有一种说法,人脉呢,就是用得上的才叫做人脉,用不上的都只是萍水相逢。很多时候,人脉是随着你的身份地位才出现,也会随着你身份转变而消失。
回覆刪除至于大学生活啊,活动参加不参加的啊,你觉得无悔就行了